25

2013

-

06

深入推进绿色江苏建设 大力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


深入推进绿色江苏建设
大力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

  国家林业局政府网6月25日讯  面对日益趋紧的资源环境约束,2003年,江苏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向全省发出建设“绿色江苏”的号召。2004年,省委、省政府作出推进绿色江苏建设的决定,把绿色江苏建设作为全省最大生态工程持续推进。经过全省上下十多年的努力,绿色江苏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江苏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重要品牌。
    一、主要成效
    (一)生态条件持续改善。全省森林面积从2002年的1188万亩增加到2723万亩以上,植树造林面积超过此前35年总和,林木覆盖率年均增长1.1个百分点,2012年达21.6%。恢复湿地17.1万亩,自然湿地保护面积达到750多万亩。建立各类湿地自然保护区27处,新建省级以上湿地公园37处,省级以上森林公园63个,村庄绿化示范村4663个。全省以丘陵山区公益林为主体,江河湖海防护林为骨架,农田、水系、道路林网为脉络,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为嵌点的林业生态网络体系初步建成并逐步完善。
    (二)林业产业蓬勃发展。2012年产值达3099亿元,跃入全国前5位,全省以占全国0.7%的林地创造了占全国7%的林业产值。杨树工业原料林新增794.8万亩,年产原木近700万方。全省人造板产量4053万立方米,居全国第二;木、竹地板产量2.4亿平方米,居全国第一;杨树总蓄积量7265万立方米,生产量居全国第一;干鲜果品等特色经济林产品产量达342.6万吨。林木种苗育苗面积200万亩,年产值达 200亿元,位全国第一。
    (三)生态文化丰富多彩。成功承办首届中国(南京)绿化博览会、中国杨树节、第二届中国湿地文化节暨亚洲湿地论坛、第七届中国竹文化节等一批影响较大的全国或国际性节会,建设了中国(南京)绿化博览园、杨树博物馆、中国竹文化馆等一批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先后建成国家森林城市3个,全国绿化模范市2个,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区)24个、全国绿化模范单位34个。南京市、宿迁市和东海县政府被表彰为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把强化组织领导作为绿色江苏建设的根本保障。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绿色江苏建设的决定》,将林木覆盖率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考核指标体系,对各地政府进行严格考核,多次召开由各市县党委政府领导参加的高规格会议,部署推进绿色江苏建设。省政府邀请中国林科院等近百位专家编制了《绿色江苏现代林业总体规划》,并把绿色江苏与法治江苏、平安江苏、文化江苏、诚信江苏并列作为和谐社会建设五大载体。各级党委、政府加强组织协调,坚持不懈抓好落实,保证了绿色江苏建设有力有序推进。
    (二)坚持把实施重点工程作为绿色江苏建设的关键举措。围绕“一区二带三网四片多点”的总体布局,实施了江河湖海防护林、丘陵岗地植被恢复、绿色通道、村庄绿化、野生动植物及湿地保护等一批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全省森林资源总量快速提升,城乡生态面貌显著改善。大力实施杨树等板纸一体化、茶果等特色林产品综合利用、林木种苗花卉、竹业、森林旅游等一批重点林业产业工程,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林产品,而且成为部分县域重要支柱产业,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坚持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绿色江苏建设的内生动力。放宽商品林采伐管理政策,率先颁布省级地方法规《江苏省生态公益林条例》,严格保护管理公益林,逐年提高生态效益补偿标准至25元/亩。实施两轮林权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激发林业发展活力,调动了全社会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大林业支持保护力度,出台林权抵押贷款政策,建立造林、良种、森林抚育等补贴制度,降低育林基金征收标准至6%以下,进行国有林场危旧房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改造,加大贫困林场扶贫力度。绿色江苏建设以来,省级林业投入大幅增长,年均增幅接近30%。
    (四)坚持把强化科技兴林作为绿色江苏建设的有力支撑。重点加强林木良种选育、困难立地造林、森林防火、重大森林灾害防治、林产品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科技攻关、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十年来,全省选育并审(认)定林木良种101个,重点造林工程林木良种使用率达到90%以上,造林绿化水平、质量和综合效益显著提高。省财政逐年加大对林业品种、技术和模式三项更新工程的投入,2013年达2900万元。连续多年组织实施林业三新工程,在杨树新品种培育、杨木加工技术、丘陵山区植被恢复、林下经济和林木病虫害防治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为全省林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江苏省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