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我院概况
单位简介
历史沿革
部门设置
主要专家
荣誉奖项
资质认证
新闻中心
院内要闻
绿美广东
林草新闻
政声传递
公告公示
资料下载
技术文件
标准规范
数字专区
OA系统登录
多媒体宣传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林草湿综合监测
广东人大:“代表主题活动”走深走实 聚焦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今年7月,广东省人大第六年开展代表主题活动,广东省的全国、省、市、县、乡镇五级人大代表,正围绕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在全省各地开展集中履职。 7月28日,代表主题活动即将进入尾声,通过走访韶关、清远等地了解到,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履职,深入林间地头,走进代表联络站,来到村民家门口,调研推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助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助力“治”好石头地 荒山变“金山” 7月28日,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油茶种植基地,漫山的茶树枝繁叶茂,已经挂满了茶果,韶关市人大组织市、县、镇三级人大五级代表的专题调研活动在这里展开。 “目前我们种植油茶面积超6000亩,茶树长势较好,预计三、四年后达到丰产。”韶关中顺油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阮伟军向代表们介绍道。 十年前,这片油茶基地全是光秃秃的石灰岩山地。来自中山的阮伟军在大桥镇考察时却发现,这里很适合种植油茶,是不可多得的良种主产区。“这里昼夜温差大,雾气足,可令油脂转化特别好、特别香。”于是,他便决定在这里投资做油茶产业园。 然而,刚开始并非一帆风顺。阮伟军说,当时公司在大桥镇岐石村建设基地,只有泥巴路进出,交通运输不便。“镇人大代表黄祖胜了解情况后,积极帮我们协调,修建了产业园区生产及防火通道1.3公里;镇人大谢涛主席还成功帮我们申请到了‘一村一品’产业奖补50万元,用于修建车间等,让我们种植更加有了信心。” 在阮伟军的带动下,越来越多村民加入到种植油茶行列中,以前的荒山野岭渐成“黄金坑”。大桥镇人大主席谢涛欣慰地说,目前大桥镇油茶种植达3万余亩,参与种植农户年增收达19000余元。林下经济培育种植黄精、吴茱萸、九节茶等中草药十余种,总计种植3500余亩。 调研过程中,省人大代表、韶关乐昌市妙农富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廖石秀深有感触,她一直躬身为绿化美化广东石漠化地区做探索。“过去几年的时间,我在云岩镇种植油茶面积6700多亩,成功地将42个荒山变绿。不仅有效解决石漠化问题,还为当地农民提供了60多个工作岗位,带动周边200多户农民投身油茶产业发展。”她说。 “组织人大代表们到石漠化地区的油茶基地深调研,既要了解他们好的经验做法,也要了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便于我们更好地形成意见建议,交给政府部门去有效地解决。”韶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河民说。 助力写好“竹”文章 共寻乡村振兴“良方” 7月28日,清远市英德市青塘镇人大组织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组成调研组,来到青北村下温组麻竹笋种植基地,就青塘镇麻竹笋产业化种植进行实地调研。 “这两年种植麻竹笋的收入就有四五十万元了,而且每年都有20%-25%的增长。”青北村下温组麻竹笋种植基地负责人温乃日高兴地向代表们介绍道。 时值盛夏,青塘镇漫山遍野的麻竹笋郁郁葱葱,蓬勃生长,放眼望去,一片绿意盎然。而在此前,这里还曾是一片被烧毁的撂荒山地。 如何推动荒山复绿,青塘镇人大代表自觉担负起了撂荒山地的治理责任。受英德市西牛镇麻竹笋种植产业的影响,在走访调研后,代表们向镇政府、村委提议将撂荒山地用于种植麻竹笋,建议得到了及时的采纳。此后,青塘镇将这片撂荒地及周边地区近1000亩用于种植麻竹笋,作为青塘镇麻竹笋产业化种植推广的先行示范基地。 “一开始部分村民对种植麻竹笋存在疑虑,因而不愿意出租。”英德市、青塘镇人大代表卢元兵说,为了打消村民心头的顾虑,他带着代表们当起了“说客”,每晚挨家挨户去沟通,谈及麻竹笋产业化后的好处,最终得到了村民们认可。 “目前种植过程中有遇到什么困难吗?今年预计收益如何?”调研现场,有代表向温乃日询问。 “感谢你们帮忙协调,现在一切都比较顺利,麻竹笋的产量一年比一年高,今年收入预计有30万元左右。”温乃日笑着回答道。 调研结束后,代表们回到青塘镇青南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青塘镇政府部门负责人、各级人大代表、种植户代表举行座谈会,就麻竹笋产业化种植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政府部门负责人对代表们与种植户提出来的建议和问题进行当面解答与回应,共寻乡村振兴“良方”。
03
2023
/
08
华南国家植物园:构建国内首个城园融合体系 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24
07
省林业局以“红色引擎”引领绿色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是党的二十大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两会,对于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和人民共同行动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开局之年,也是全省林业系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的关键之年。 新征程上,要坚持以“党建红”+“生态绿”激活党建“神经末梢”,以高质量党建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推动生态优势加快转化为发展优势,稳步促进广东林业高质量发展,为我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应有贡献。 强引领,提升政治建设能力。始终把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领广东林业工作,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第一议题制度,深化拓展“五学联动”机制,深化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深化基层宣讲工作,深化理论研究阐释,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广东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强统筹,推动林业生态建设。坚持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深化模范机关创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十年绿化广东、建设林业生态省、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一系列举措实施,持续强化林业生态建设,努力实现基层党组织向心力和群众幸福指数同步提升。 强服务,凝聚绿色发展动能。切实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组织开展全省林业系统“绿水青山+红色资源”主题活动,立足向社会提供鲜活的森林生态产品,让民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打造广东省“南粤红绿径”特色线路,使之成为可游可观可学的红色革命教育、生态文化教育、生态休闲旅游、研学实践体验的新载体,为我省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新平台。目前,已向社会公布10条广东省“南粤红绿径”特色线路,覆盖全省各地市。
25
06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研广东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
6月1-6日,国家林草局松材线虫病包片蹲点工作组到我省调研督导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工作。 调研组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先后深入我省中山市、河源市东源县、广州市从化区等地,对疫情小班及附近林区枯死木除治、伐桩处理、枝桠清理、媒介昆虫防治、疫木定点加工企业等疫情防控措施进行检查,并分别与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座谈。 6月6日,广东省林业局在广州召开国家林草局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调研反馈会,广东省林业局和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汇报了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执行情况,听取国家林草局调研组一行问题反馈及意见建议,国家林草局驻广州专员办负责同志,广东省林业局、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主要领导和防治检疫相关负责同志等20余人参加调研座谈。 会上,调研组充分肯定了我省近年来松材线虫病防控取得的成效,认为广东珠三角及粤北周边区域疫情防控成效明显提升。一是地方党委政府重视程度明显提升,在松材线虫病防治组织领导和支撑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二是林业部门指导除治力度明显提升,清理枯死松木基本做到了集中除治和即死即清,除治质量较高;三是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效显著,较上年度,林区内枯死松木少、天牛虫口密度低、灾害程度轻。 调研组同时指出,广东松材线虫病疫情形势仍然严峻,要进一步抓紧抓实相关工作。一是坚决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落实各级各部门疫情防控责任;二是切实做好疫情监测调查,做到松林日常监测全覆盖,护林员网格化管理全覆盖;三是紧盯五年攻坚目标任务,把握时间节点,加大攻坚力度,加快攻坚进度,攻坚克难,确保五年攻坚行动中期目标任务如期圆满完成。 省林业局长陈俊光强调,我省要以此次国家调研指导为契机,按照调研组提出的要求,以反馈的问题为导向,切实扛起防控责任,深入开展监测普查,精准实施检疫阻截,按照“五年任务瞄准四年干”的要求,全面推进松材线虫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为推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和我省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据悉,自五年攻坚开展以来,我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强化攻坚行动的组织领导、协调发动、督促检查,科学精准施策,积极有序推进防控工作。目前,全省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由2020年的443.47万亩压减到2022年的415.3万亩,首次实现县级疫区、镇级疫点、发生面积和病死树量的“四下降”。今年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实现控增量减存量防变量,完成五年攻坚的中期目标任务。
09
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再部署 “护松2023”违法犯罪专项整治在行动
30
05
我国已建设边境森林草原防火隔离带7440余公里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