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2013

-

08

赵树丛在全国林业厅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落实中央精神 加强改革创新

全面提升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水平

——在全国林业厅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赵树丛
(2013年7月24日)

  这次全国林业厅局长座谈会是经国务院领导同志批准、国家林业局党组决定召开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和国务院领导同志近期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上来,更好地推进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
  下面,我讲五个问题。
  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深刻领会生态就是民生福祉等重大战略思想,把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理念融入林业改革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去年7月,为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石漠化防治和长汀生态建设的重要批示精神,我们在福建长汀召开了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提出了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后,我们在年初的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进一步完善了林业工作总体思路,明确提出要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总目标,以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为总任务,加快发展现代林业,认真履行六大职责,着力构建六大体系,全面提升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水平,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深刻论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加快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去年1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一文中指出,要深刻理解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大意义,深入领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原则和主要着力点,自觉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今年4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不可想象,没有森林,地球和人类会是什么样子。他明确要求,加强宣传教育,创新活动形式,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义务植树,不断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依法严格保护森林,增强义务植树效果,把义务植树深入持久开展下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全社会都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切实增强生态意识,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把我国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4月8日-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深刻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5月24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生态文明建设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历史地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他要求,坚定不移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的贺信中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系列重要讲话,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体现了尊重自然规律、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智慧和执政为民理念,为我们党科学认识、准确把握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和理论依据。
  一是揭示了生态决定人类文明兴衰的客观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在5月24日的讲话中引用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一段话:“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他十分深刻地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一精辟论断,科学回答了生态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有利于我们深刻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增强发展生态林业、改善自然生态、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二是阐述了生态就是生产力的战略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我们党首次对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关系作出科学论述,有利于指导全党全社会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坚决摈弃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更加有效地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三是作出了生态就是民生福祉的科学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一科学论断,既是对生态产品的准确定位,又是对民生内涵的丰富发展,深刻阐述了生态与民生的关系,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期待,有利于推动各级党委、政府牢固树立抓生态就是抓民生、改善生态就是改善民生的执政理念,切实加大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投入力度,全面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四是确定了林业要为实现中国梦创造更好生态条件的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把义务植树深入持久开展下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这一重要指示,确立了林业在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林业在实现中国梦这一伟大实践中的重大任务。这是对林业地位作用的最新定位,对林业发展目标的更高要求。
  五是提出了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责任追究制度的工作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这是我们党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方面的重大创新,必将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系列重要讲话,既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基本遵循,更是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根本指针。我们一定要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坚持把满足民生需求作为林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努力增加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林业是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生产的产品丰富多样,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众多,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从生态产品讲,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撑保障,具有很强的公平性和普惠性。从物质产品讲,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而且是可以永续利用的资源。大力发展林业,既能改善生态,筑牢民生之基;又能保障供给,满足民生之需;还能扩大就业,夯实民生之本。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是国家林业局党组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对林业发展理念、发展思路的继承和创新、丰富和发展,是林业部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平台与载体。这一总体思路,既体现了林业属性的多元化,又兼顾了社会需求的多样化;既符合中央对林业的定位和要求,又符合林业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科学把握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的内在联系。对发展林业而言,生态和民生具有战略性、一致性,生态是基础,民生是根本,生态需求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不能简单地认为,生态林业就是保护生态,民生林业仅是发展产业,更不能把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对立起来,而要把两者统一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贯穿于林业改革、造林绿化、资源保护、森林经营、产业发展、文化宣传、法制建设、科技创新、政策制定等林业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推进生态林业民生林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功能,充分发挥林业对改善民生的特殊作用。
  二、科学编制《国家林业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完善总体布局,划定生态红线,确定指标体系,尽快形成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新格局。
  按照十八大精神和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部署,近半年来,国家林业局全面加强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组织100多位专家编制了《国家林业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在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由国家林业局科技委邀请院士、专家进行了充分论证,与“十二五”规划等做了充分衔接。《纲要》已经印发大家学习讨论。我们将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做进一步修改完善,正式印发实施。
  《纲要》明确了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布局、重大行动、指标体系和政策措施。总体布局包括:全面实施十大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构筑十大生态安全屏障,大力发展十大绿色富民产业。重大行动包括:生态红线保护行动、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行动、森林保育和木材储备行动、湿地修复行动、沙化土地封禁行动、物种拯救行动、木本粮油发展行动、城市林业建设行动、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和林业信息化行动。指标体系包括:生态安全、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3个方面12大类22个指标,既有反映森林、湿地、荒漠、生物多样性、林业产值变化情况的指标,又有反映林业对草原、农田、城市、海洋等其他生态系统重要作用的指标,同时还针对人民群众特别关注的空气问题,设立了负氧离子指标。政策措施包括:林地保护、公共财政、基础设施、金融税收、能力建设和目标责任、生态评价、制度创新、保护激励、全民参与等10个方面。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按照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要求,《纲要》首次明确划定了国家生态红线。一是林地和森林红线:全国林地面积不低于46.8亿亩,森林面积不低于37.4亿亩,森林蓄积量不低于200亿立方米。划定依据主要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二是湿地红线:全国湿地面积不少于8亿亩。划定依据主要是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成果。三是荒漠植被红线:全国治理宜林宜草沙化土地、保护恢复荒漠植被不少于56万平方公里。划定依据主要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四是物种红线: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严禁开发,现有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全面保护。划定依据主要是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相关法律法规。
  国家生态红线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目前划定的生态红线大多高于现有资源总量,是因为我国生态安全状况并不乐观,生态赤字大,生态欠账多,生态问题突出,生态状况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期盼。只有加大生态修复和保护力度,尽快扭转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状况恶化的趋势,我国才能达到生态安全线以上,实现生态环境良好的奋斗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因此,我们划定的生态红线,既是限制开发利用的“高压线”,也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安全线”;既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线”,也是实现永续发展的“保障线”。我们要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采取一切措施,加大保护力度,避免生态破坏,坚决守住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障人民基本生态需求的底线。
  《纲要》突出了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落实了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的生态需求,是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主要抓手,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这个《纲要》是指导性和原则性的,各地要结合“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和“十三五”规划研究编制工作,抓紧编制本地实施规划,形成符合各地实际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体系。要注意把握以下三点:一是开门编制规划。主动邀请有关部门、社会各界专家共同参与,增强规划的科学性综合性开放性。有条件的地方,要争取由人大或政府批准后实施,确保规划有工程载体和政策支撑。二是确定指标体系。要量化分解生态文明建设指标,并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搞好衔接,与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各专项规划搞好衔接。规划的目标任务都要向社会发布,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要把规划编制过程变成学习宣传的过程,积极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部署、目标任务和先进典型,引导全社会共同落实规划,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三、着力加强林业改革创新,把改革的红利、创新的活力、发展的潜力有效叠加起来,全面增强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动力。
  3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竭力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家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成为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林业不断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和主要动力。近年来,我们通过深化林业改革,创新了体制机制,增强了发展活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任务基本完成,配套改革正在全面推进,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国有林场改革思路更加明确,改革试点已经启动。但从总体上看,林业改革相对滞后,深化改革任重道远。尤其是重点国有林区改革情况十分复杂,困难多,难度大,许多方面仍然没有破题。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最大的困难和最大的潜力都在于深化改革。
  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凝聚改革共识的难度更大,全面深化改革的阻力更多,继续推进林业改革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一方面,林业改革目标多元,既要考虑生态问题,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又要考虑民生问题,维护林区社会稳定。另一方面,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财政增收可能趋缓,改革成本埋单能力将会减弱,林业改革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但是,林业不深化改革,就不能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不能赶上整个国家的发展步伐,就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巨大需求。我们要科学谋划、稳步推进,努力做到“四个更加有利于”。一是更加有利于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和动力。要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国家大局,从解决影响长远发展、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问题入手,创新林业发展平台和载体,并争取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确保有政策、有投入、有成效。二是更加有利于吸引社会力量发展林业。要抓紧清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因素,全面取消不合理的制度规定,继续完善林业法律法规和扶持政策,让各类市场主体在更加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参与林业建设,促进资金、技术和信息向林业集聚,依靠民智、民力、民资推动林业转型升级。三是更加有利于统筹兼顾各方利益。要根据林业属性多元、利益多样的情况,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协调推进各项林业改革,统筹兼顾国家、地方、企业、职工和农民的利益诉求,善于调整利益预期,优化分配存量利益,着力扩大增量利益,努力增加改革红利,调动各种力量推动林业发展。四是更加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要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解决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正确处理加强管理与放开搞活的关系,研究建立符合市场规律和林业特点的现代林业管理体制,走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
  四、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全力服务大局、服务基层,不断提升推动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党的十八大结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即制定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央领导同志带头严格执行,产生了强大的示范效应,促进了党风政风转变,带动了社会风气好转。6月18日,党中央对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决心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证。新一届国务院组成后,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开门要办的第一件大事来抓,作为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核心工作来抓,作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大举措来抓。
  为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从今年5月开始,国家林业局开展了“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活动,取消、下放了15项行政审批事项,研究提出了拟进一步取消、下放的事项,认真查找了松散懒、责任心不足、担当意识差、团队意识差等作风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整改提高,机关职能、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发生了明显变化,推动了林业改革发展和行业作风转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行业精神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林业系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思想放松、不思进取,精神低迷涣散,学习热情不高,工作动力不足,消极应付,推诿扯皮;有的习惯于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抓工作不讲实效,善做表面文章,爱搞花拳绣腿;有的对实际情况不了解不关注,不愿深入困难艰苦地区,不愿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下基层调研走马观花,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有的不严格要求自己,工作纪律、经济纪律、组织纪律松垮,甚至冲撞底线。同时,林业发展水平与国家要求、社会需求还有很大差距,林业发展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林业服务大局、服务基层的能力有待全面提升。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新兴产业异军突起,新的行业蓬勃发展,在国家战略大局中的位置越来越突出。林业作为一个传统行业,如何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全面提升发展水平,更好地服务国家大局、服务基层群众,是每一个务林人都需要认真对待和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如果我们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封闭发展,林业就会被边缘化。我们必须认识到,推动林业发展的动力、解决复杂问题的办法、提高工作能力的营养都在基层,要把服务基层作为我们工作的主要任务,把深入基层变成林业干部的自觉行动,更多地向基层要办法、找出路。
  第一,深入基层,感受基层味道。林业是一项根在基层、贴近农民的事业。基层既是林业工作的车间,又是政策显示的终端。要经常深入基层一线,接地气、沾泥土,感受基层味道,倾听群众呼声。
  第二,学习基层,汲取基层营养。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基层是林业建设的主战场。一切发展林业的成功经验,都来源于基层实践和群众创造。要善于借鉴群众智慧,在汲取基层营养中增长才干、提高能力、改进作风,注重总结基层创造的经验,及时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
  第三,服务基层,增强基层情怀。林业是直接为基层、为农民服务的部门。要增强基层情怀,与农民讲感情、交朋友。要善于换位思考,自觉站稳群众立场,在政策制定、工程建设等方面,认真考虑基层需求,千方百计惠及群众。
  第四,依靠基层,树立基层观念。林业事业蓬勃发展,必须依靠基层。要让基层观念、群众观点融入血液,成为我们的价值理念和自觉行动,坚持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发展林业,保护好、发挥好群众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全面焕发林业的生机与活力。
  五、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当前林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全面完成各项林业建设任务,推动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科学发展。
  上半年,全国林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全国共完成造林6371万亩,占全年计划的70.8%;义务植树22.7亿株,占全年计划的90.8%;抚育森林6618万亩,占全年计划的63%;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1.88万亿元,同比增长34.5%;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618亿美元,同比增长7%。总的看,在全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林业继续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为稳增长、保就业、惠民生、促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当前林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大家在分组讨论中,已经就此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这里我再强调几个问题。
  第一,关于森林资源保护问题。林地、湿地和物种是重要的生态资源和生存资本。保护林地、湿地和物种,是各级林业部门的核心职责和根本任务。保护优先是十八大确定的生态文明建设方针之一。但是,在当前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以各种名目乱征滥占林地、湿地的现象十分严重,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破坏。尤其是资源破坏主体已经由自然人向社会法人、企业法人甚至政府转变,林地、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面临着巨大压力。最近,欧盟决定大力发展绿色基础设施,扩大森林面积,增加城市森林,恢复自然湿地,将分割的自然保护区连接起来,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要认真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把森林和湿地作为城镇的重要基础设施来对待,把物种保护作为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举措来推进,避免走“先破坏后治理”的发展老路。要认真落实《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严格履行林地征占用审批程序,遏止林地过快过多减少的势头。要全面强化自然湿地保护,坚决禁止围垦湿地、占用湿地和在湿地周围无序开发。抓紧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加强珍稀濒危物种繁育拯救和野外种群栖息地保护,引导和规范野生动物合理利用,维护生物多样性。各地要结合实际,加快地方立法,强化林地、湿地和物种保护。要充分发挥森林公安、森林武警、资源林政的作用,严厉打击毁林占地、破坏野生动植物等违法犯罪行为。
  第二,关于加强森林经营问题。最近,唐守正院士建议加强森林经营,实现森林保护与木材供应双赢。汪洋副总理批示指出,唐院士关于加强林业养护、提高林木单产的意见是非常有价值的,应在以后的工作中注意向这个方面推动,使我国的林业发展能够从增加面积、提高质量两个方面都有大的进步。无论是从实现林业“双增”目标来看,还是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木材安全来看,我们都要把森林经营与植树造林放在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位置。如果通过抚育经营,将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提高一倍,就相当于将森林面积扩大一倍,这对于宜林荒山荒地十分有限的地方显得尤为重要。今后,要将森林经营提升为林业发展的核心任务和主攻目标,科学编制并认真落实森林经营方案,完善扶持政策,强化科技支撑,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森林经营水平,努力增加国内木材产量和森林生态效益。各类经营主体都要编制实施森林经营方案,森林资源监督部门工作重心要转向监督森林经营方案的实施,确保把汪洋副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落到实处。
  第三,关于发展绿色富民产业问题。林业产业是极具发展潜力的绿色富民产业和实体经济,具有市场空间广、产业链条长、就业容量大等优势,在稳增长、调结构、保就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经济增长趋缓、就业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可以扩大社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拉动国家经济发展。最近,中国银监会与国家林业局正式出台了《关于林权抵押贷款的实施意见》。这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也是农村金融政策的重大创新,为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创造了良好条件。各地要争取出台实施细则,在林权抵押登记、延长贷款期限、森林资产信息化管理和银行自评估及林权收储、扩大贴息规模等方面,为金融机构服务林业和方便农民获得贷款、扩大贷款规模提供支持。要加大宣传力度,用好这项政策,引导金融资本有序进入林业。
  第四,关于深化林业改革问题。国务院已经将林业改革确定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展国有林场改革试点,研究提出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我们要全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以落实和稳定农民林地承包经营权为核心,健全林权管理服务机构,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创新林木采伐管理机制,完善林业补贴政策,做大林权抵押贷款,推进森林保险,规范林权流转,强化技术培训,巩固和扩大改革成果。国有林场改革要着力抓好改革试点,创新管理体制,加强生态保护,安置富余职工,发展特色产业,维护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国有林区改革要深入调查研究,加强顶层设计,突出改革重点,找准切入点,抓住着力点,尽快形成改革指导意见。
  第五,关于推进林业科技创新问题。目前,我国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比农业低10个百分点,与林业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林业发展水平,迫切需要强化林业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我们要认真落实汪洋副总理视察中国林科院时的讲话精神,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基础设施,注重人才培养,加强科技攻关,努力在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重点领域,破解一批重大理论和技术难题,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要高度重视林业科技推广,千方百计把现有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努力满足林业生产对科技的迫切需求。
  第六,关于抓好森林防火问题。我国森林防火的法律法规、组织体系、扑救队伍、基础设施逐步健全,森林防扑火能力明显提升,森林火灾损失逐年下降。但是,森林火灾仍然是我国重要的灾害课题、重大的民生问题和敏感的社会话题,严重威胁着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要加强森林防火能力建设,推广使用先进适用防火技术和装备,提升防火科学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抓好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加快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林区道路和通信条件,提高防火物资储备和保障能力。加强专业扑救力量建设,提高地方森林防火队伍、武警森林部队和森林航空消防队伍扑火作战能力。认真贯彻《森林防火条例》,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扎实开展防火绩效考核,及时查处涉火案件,依法严惩火灾肇事者。
  第七,关于林业棚户区改造问题。近年来,中央累计投入林业棚户区危旧房改造216亿元,安排改造任务152万户,已竣工入住90万户,林区职工居住条件极大改善。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决定集中部分资金重点支持棚户区改造。林业棚户区危旧房改造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各地区、各单位要采取有力措施,多渠道筹措资金,强化督促指导和监督检查,保质保量完成计划改造任务。要争取落实国家发改委下达的基础设施投资向林区倾斜的政策,加快推进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改善职工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条件,确保建得起、住得下。要认真研究改造后的住房分配、管理等问题,探索形成科学有效的林区住房保障机制。要深入调查摸底,加大协调力度,将林业工作站、木材检查站、自然保护区、国有苗圃等基层林业单位职工危旧房改造全部纳入当地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确保不留死角。
  同志们,做好下半年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革创新,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全面提升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水平,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