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专家
林寿明
林寿明,男,1968年8月生,广东高州人,中共党员,农业推广硕士学位,林业高级工程师(教授级)。1992年7月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林业专业,同年分配到院工作至今。曾任林业分院副院长、资源监测分院院长,现任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院长、党委副书记。2004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林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6年被中共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授予“优秀党支部书记”、2006年被广东省林业局直属机关委员会授予“2003-2005年度省林业局直属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等。
主持或主要负责的大中型项目有:国家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广东省试点(2007年),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广东省第五次、第六次复查,广东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与森林生态状况调查(2004~2005年),广东省林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广东省主要树种二元立木材积模型及相对树高曲线模型研建,森林生态宏观监测系统研究等工作;同时,主持或负责编写了二十多个项目的《操作细则》、技术方案或工作方案等。其中,国家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广东省试点(2007年)获得2009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森林生态宏观监测系统研究》获2004年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广东省主要树种二元立木材积模型及相对树高曲线模型研建》获2006年度中国林业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等。
参与出版的专著有《森林生态宏观监测系统研究》、《广东省森林生态状况监测报告(2002年)》等。
邓诗泉
邓诗泉,男,1967年7月生,广东大埔人,中共党员,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林业正高级工程师。1987年7月毕业于广州林业学校营林专业,曾任广州林业学校(后更名为广东省林业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广东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后更名为广东省野生动物救护监测中心)主任,现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主要从事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调查及监测等工作。主持完成《广东省陆生野生动物监测体系建设计划(2023-2025)》《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19年珍稀濒危物种野外救护与繁育项目申报书——穿山甲肠道菌群特征及益生菌调控研究》《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监测与评价年度报告(2021年度)》《广东省野生动物肇事责任保险发展研究报告》等各类省级项目10余项,参与省级或本专业大型项目20余项。主编著作1部,发表学术论文5篇。曾荣获市(厅)级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全国林业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陈海亮
陈海亮,男,1980年生,广东潮州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理学硕士,正高级工程师。200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同年到广东省海洋资源研究发展中心工作,2020年调任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副院长、党委委员。受聘广东省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委员会专家、广东省海洋规划与经济发展咨询专家库专家、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专家库专家,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家库专家、广东省海域和无居民海岛使用论证评审专家库专家、广东省海洋与渔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海南省自然保护地评审专家库专家、惠州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和广东省城市规划协会新技术应用分会专家。曾获得全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生态保护奖”、全国水野分会“生态奉献奖”、省局“岗位排头兵”等荣誉称号。
长期从事环境保护、自然保护地监测和自然教育工作,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多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和管理人员,主持完成国家、省、市级项目约25项,项目成果已在我省和有关地市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获得国务院批准实施,“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获得广东省政府批准实施。
在保护区工作期间,组织建设国内首个集救护、科研、宣教、管理为一体的中华白海豚救护保育基地,救护搁浅濒危野生动物多起,实现广东首例成功救活1头海豚“江江”并放归大海,为港珠澳大桥开通做好中华白海豚保护和服务保障。带领团队获得共青团中央颁发的全国“青年文明号”、自然资源部授予的全国十大“海洋人物”、国家林草局颁发的第六届“野生动植物卫士奖”、全国水野分会颁发的“优秀会员单位”、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颁发的“广东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保护区被确定为“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列入“国家重要湿地”。
2020年进入规划院工作以来,组织开展保护地规划、遥感监测、勘界立标和年度报告编制等工作,协调建立广东省自然保护地有效管理信息平台,组织编制《广东省自然保护地年度分析报告(2021年)》《广东省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监测试点工作报告》等成果,参与广东省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广东省全清试点、红树林调查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获得“岭南动植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发表论文:《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修编若干问题和思考》《泛珠三角区域渔业经济合作研究》等10多篇。参与出版专著3部,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
叶金盛
叶金盛,男,1976年9月生,安徽宿松人,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林业高级工程师(教授级)。2001年6月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森林经理学专业,同年分配到院工作至今。曾任生态监测分院副总工程师、信息技术分院副院长(兼副总工程师)、院办公室主任、人事科科长,现任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副院长、党委委员。获2007年广东省林业局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全国第七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先进个人”、2010年省直机关“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第十届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主要从事森林资源调查、生态状况监测、林业数表编制、信息系统研发、监测技术研究等工作,主持或主要参与完成了《森林生态宏观监测系统研究》、《国家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广东试点》、《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年度监测》、《主要树种材积模型、相对树高曲线模型、主要植物生物量模型与储碳模型编制》、《全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生态公益林区划调查界定》、《基于3S的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年度监测技术研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权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全国第八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实施方案编制》、《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汇总》等30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大中型项目。
主持或主要参与完成的项目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项,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一项,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项,国家林业局优秀勘察设计奖一项,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四项,全国林业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六项。主编著作4部,发表论文20余篇。
王喜平
王喜平,女,1967年5月生,湖南沅江人,中共党员,园林高级工程师(教授级)。1992年6月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1992年7月-1995年4月在山东省东营市规划局工作,1995年5月调来广东省林业勘测设计院工作至今。曾任规划设计分院园林室副主任、主任,园林设计分院副院长、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
主要从事园林绿化设计、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湿地调查与规划等技术工作或研究。主持或负责完成的大中型项目有:大王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银瓶嘴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永和大道边坡绿化设计方案、施工图设计、中山市三乡镇绿地系统规划等。其中《广州市帽峰山森林公园工程设计》获国家林业局2003年度优秀勘察设计项目一等奖、2004年获全国第十一届优秀工程设计银质奖、广东省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优秀奖,该项目对城郊、城区型森林公园的建设重点进行了探索,带动和促进了广东许多城市森林公园建设,给近年广东城市周边森林公园建设,生态绿地建设树立了样板;《广东省帽峰山景观大道绿化规划方案、施工图设计》获我院2006年度优秀成果一等奖,该设计工程首次将林业、园林、道桥、建筑工程等技术统一运用于道路绿化设计之中,充分体现景观、生态、休闲、防火、安全等多种功能,为广东森林公园中体现多种功能的道路绿化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作为课题组负责人之一完成的《深圳市森林公园建设标准指引研究》获院优秀成果一等奖,该课题研究成果为深圳市森林公园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提高深圳市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经专家成果鉴定,该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参加撰写了《广东城市森林公园工程综合集成设计研究》一书,完成第5章和第十四章的编写工作,并在全国多家有影响力的刊物上发表文章约10篇。
余松柏
余松柏,男,1966年5月生,重庆云阳人,硕士研究生,林业高级工程师(教授级)。1989年6月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森林经理专业,同年分配到院工作至今。曾任新技术室副主任、资源监测分院副总工程师、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副主任。广东省山林纠纷调解专家。曾获得省林业局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先进个人、森林资源管理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主要从事森林资源监测与管理、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业数表编制、林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等工作。主持和参与完成大型调查规划、研究项目有:广东省林地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广东省森林资源与生态规划设计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广东省主要树种林分形高表、白云区萝岗林地破坏案例鉴定等30多项。其中:主持研究“广东省林地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广东省森林资源与生态规划设计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参与“广东省主要树种二元立木材积模型及相对树高曲线模型研建”获国家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三等奖等奖项10余次。
主编出版的工具书有《广东省森林资源调查常用数表》,参与编写《基于“3S”的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年度监测技术研究》,以及发表《“3S”技术在森林案例鉴定中的应用》、《森林资源档案数据更新模型和方法的探讨》、《编制林分形高表估测林分蓄积量方法的研究》、《森林生态效能资产化与货币化方法探讨》等学术论文30多篇。
林中大
林中大,男,1969年10月生,广东平远人,中共党员,农业推广硕士学位,林业高级工程师(教授级)。1992年6月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专业,同年分配到院工作至今。曾任林业分院资源调查室主任、资源监测分院林地监察室主任、规划设计分院院长、生态监测分院副总工程师、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副总工程师。
主持或参加的大中型项目20多项,主要有:广东省“四江流域”生态林工程总体规划、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龙岗区生物防火林带总体规划、广东省沿海防护林二期工程规划修编、东莞市银瓶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广东省红树林资源调查、广东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三、四、五、六次复查、广东省林业产业发展“十一五”及中长期规划、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区生物防火林带总体规划设计、广东省湿地保护工程规划、清远市自然生态区(市肺)总体规划、广东省林业发展区划、深圳市林相改造工程作业设计、珠江三角洲地区林业生态建设一体化规划、广东省林业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
先后发表论文1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奖项6项,合作出版2部著作。在林业专题总体规划、速生丰产林营林设计、生态风景林景观设计、森林资源评估等方面有较深的研究。
魏安世
魏安世,男, 1975年4月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林业教授级高工。曾任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信息技术室主任工程师、资源监测分院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获2002年广东省林业局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全省第三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先进个人、2007年广东省省直机关排头兵实践活动“岗位排头兵”、2009年全国第七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先进个人”、广东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第十一届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
主要从事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林业信息化平台设计与开发、林业专题规划设计及高新技术在林业调查、监测、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主持完成多项科研、生产项目。其中,主持了《基于3S的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年度监测技术研究》项目,该项目推动了广东省森林资源监测管理的信息化应用,获得2010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主持了《基于平板电脑的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集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在全国率先研发了基于平板电脑的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在2012年广东省森林资源清查第七次复查工作中得到全面应用,推动了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技术进步与创新,获得201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主持或主要参与完成的项目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2项,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计算机软件奖1项,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2项,国家林业局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2项,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4项,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3项,全国林业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3项。
主编著作2部,参编著作多部,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多个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许文安
许文安,男,1970年7月生,广东普宁人,中共党员,园林高级工程师(教授级),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1994年7月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同年分配到院工作至今。曾任林业分院园林室副主任、主任、规划设计分院副院长、林业规划室主任。
主要从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园林规划设计、城市林业规划、湿地规划设计、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工作。主持大中型项目30多项,主要参加的项目50余项。如:《广东省中山市主要公路绿化景观改造工程设计》、《广东黄岐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修编)》、《深圳市羊台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中山市三乡镇绿地系统规划》、《中山市城市林业建设及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深圳市森林公园建设标准指引研究》等。
获国家级优秀工程设计银质奖1项;获国家林业局优秀勘察设计项目一等奖1项,三等奖一项;获全国林业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一项;荣获中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撰写发表论文11篇,参编出版著作2部。
郭盛才
郭盛才,男,1969年11月生,广西平乐人,中共党员,农业推广硕士学位,林业高级工程师(教授级)。1992年7月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森林采运工程专业,1994年5月调来广东省林业勘测设计院工作至今。曾任工程分院设计室副主任,现任自然保护地监测室主任。
主要从事湿地资源调查和规划、湿地监测、森林(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林区公路勘测设计、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等工作。主持完成了大中型项目10多项,小型项目40多项,参与项目60多项。
主持的《中山市城市林业建设及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获中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的《广东东江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3-2020)》,获广东省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主要参加的《大岭山森林公园工程综合集成设计》,荣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银奖; 参加完成《梅州市梅县扶大至五华大坝公路工程》,获国家林业局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三等奖。
参与编辑出版了《广东城市森林公园工程综合集成设计研究》和《中国湿地资源.广东卷》两本著作,发表科技论文10多篇。
李 伟
李伟,男,1975年8月生,河北承德人,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林业高级工程师(教授级)。2004年6月毕业于中南林学院森林经理专业,同年分配到院工作至今。曾任资源监测分院信息室副主任(负责)、信息分院副院长,现任林业工程与产业监测室副主任。曾获得省林业局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主要从事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森林资源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森林防火规划设计、3S技术在林业调查、规划中的应用等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主持或参与国家或省(部)大中型项目30多项,如广东省集体林权制定改革、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年度监测、基于3S的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年度监测、基于平板电脑的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集、广东省林地变更调查、广东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操作细则编制、森林防火规划等。获国家、省部级奖项10余项,其中《基于3S的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年度监测技术研究》、《基于平板电脑的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集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分别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多项成果分别获得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国家林业局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全国林业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励。
参编出版著作5部,发表论文10余篇,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项。主持并参与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3S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中的应用、林业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多项研究工作。
罗 勇
罗勇,男,1976年7月生,河南罗山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林业高级工程师(教授级)。2007年7月毕业于中山大学生态学专业,同年分配到院工作至今。曾任森林生态监测中心副主任、主任工程师、计划财务科科长,现任森林生态监测室(碳汇监测室)主任。广东省湿地保护协会、广东省环境教育促进会、广东省环境学会的会员。
本人主要从事林业碳汇、林业调查、生态规划、生态监测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应用与研究工作。主要参加完成工程规划类项目32项,其中省级项目5项、市(厅)级项目2项;主要参与科研类项目7项,其中,广东省级科研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和青年基金科研项目各1项。项目获2016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15年省农业推广二等奖1项,获全国林业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5项。
本人共发表科研论文34篇,其中第一作者11篇,被SCI收录11篇。其中,近五年共发表科研论文10篇。出版译著《森林生态系统固碳》,专著《广东省林业碳汇计量研究与实践》。
丁 丹
丁丹,男,1971年12月生,湖南株洲人,中共党员,木材加工高级工程师(教授级)。1994年6月毕业于中南林学院木材加工专业,同年分配到院工作至今。曾任林产设计分院副院长,现任院党委办公室(纪检室)主任。曾获得“2014年度广东省节能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主要从事木材加工、林业产业、森林公园等方面的研究、规划、设计、咨询等专业技术工作。主持或主要参与完成的课题和大中型项目有:“木质废料中密度纤维板工艺技术”研究、封开县威利邦年产22万m3中密度纤维板厂、台山市威利邦年产20万m3高密度纤维板厂工程设计、广东省林业产业十三五规划等。其中:“木质废料中密度纤维板工艺技术”获2009年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广东佛山年产8万m3木质废料中密度纤维板设计”获2008年度国家林业局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广东省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实验楼工程设计” 获2010年度国家林业局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广东省增城威华年产5万m3中密度纤维板厂项目设计”获国家林业局2003年度优秀勘察设计工程项目三等奖;“木质废料循环利用中纤板工艺技术推广”获2009年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木材加工粉尘治理与利用技术推广” 获2007年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
发表论文有《中密度纤维板厂工艺设计中的防火设计》、《木材加工产业园的木材高效利用方案》等十余篇,参与编写的论著1部,参与编写广东省地方标准1部。
杨沅志
杨沅志,男,1981年7月生,湖南浏阳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林业高级工程师(教授级),咨询工程师(投资)。2006年6月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同年分配到院工作至今。曾任规划设计分院规划室主任,现任院林业工程与产业监测室主任。
主要从事林业专题规划编制和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咨询技术服务。主持完成广东省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广东省林业“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广东省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研究、广东省林业发展区划等全省性林业规划咨询项目,对全省国土绿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主持或主要完成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规划、珠江三角洲地区生态安全一体化规划、雷州半岛生态修复规划、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规划、惠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广东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建设项目可研报告、广东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控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产油茶示范林建设项目可研等大中型项目50多项,获省委省政府、国家林业局批复实施,取得较显著的效益。完成2项省级林业科技创新项目(生态景观林带营建模式与技术研究、森林进城围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和1项地方标准项目(生态景观林带作业设计技术规范)。
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副主编以上)著作3部,获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1项,全国林业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7项,广东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4项。
张红爱
张红爱,女,1977年3月生,安徽宿松人,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林业高级工程师(教授级)。2003年6月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土壤学专业,同年分配到院工作至今。曾任院生态分院生态研究室副主任,现任院森林生态监测室(碳汇监测室)副主任。曾获省总工会南粤建功立业女能手、院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主要从事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林业生态专题规划、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成效核查及林业碳汇计量监测等工作。主持或主要参与的成果或课题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1项、广东省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奖2项、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3项、全国林业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4项。其中:其中:“基于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广东林业碳汇计量研究与应用”获201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3);“广东森林植被碳汇研究与应用推广”获2015年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排名第2);“国家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广东试点报告”获2009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和全国林业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排名第6);“广东省森林碳汇现状及潜力研究项目”获2013年度全国林业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三等奖(排名第4);“佛山市林业生态发展规划”获2007年度全国林业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三等奖(排名第4);“广东省森林生态状况监测报告(2002年)”获2004年度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和全国林业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排名第7);“森林生态宏观监测系统研究技术应用”获2005年广东省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奖二等奖(排名第12)等。
参与编写著作4部,其中包括《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案例》(排名第2)、《广东省林业碳汇计量研究与实践》(排名第5)等。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在《林业资源管理》发表《广东8种主要乔木树种碳含量测定分析》;在《林业与环境科学》发表《广东省林下植物碳含量和热值特征分析》和《广东毛竹碳含量测定分析》等。
徐期瑚
徐期瑚,男,1973年1月生,中共党员,湖北监利人,研究生学历,植物学硕士学位,林业正高级工程师。曾任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中心副主任、自然保护地监测室副主任,现任森林生态(碳汇)监测室副主任。广东省自然保护地协会智库专家、第一届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低碳发展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森林生态调查监测、林业生态规划、林业碳汇计量监测、自然保护地监测等方面的工作,主持或主要参加大中型项目20多项,主要业绩成果包括:广东省自然保护地生态治理与生态修复规划,广东省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规划,广东碳汇造林及碳计量关键技术与应用,广东森林碳汇一期工程碳汇计量,广东省主要碳汇造林树种生物量模型研建,广东森林协同经营增汇及碳核算技术研发与推广,广东长隆碳汇造林项目,广东省红树林湿地碳汇监测,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两县一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专题规划,森林珠海发展规划,佛山市绿地森林资源本底调查,广东省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二期建设规划,广东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广东森林植被碳汇研究与应用推广,基于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广东林业碳汇计量研究与应用,广东省雨雪冰冻灾害地区森林生态修复工程规划,广东省乐昌市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县级试点工程建设规划,梅州市现代林业建设规划,广东省林分改造工程建设规划,佛山市林业生态发展规划等。
主持或主要参与完成的项目共获奖13项,包括: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全国林业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广东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1项。主要参编出版专著2部,包括:《广东省阔叶林生物量模型及碳计量》、《广东省林业碳汇计量研究与实践》,主要参与完成制定地方标准2个,包括:《碳汇造林技术规程》、《樟树等三个乡土阔叶树种立木碳计量模型及参数》,发表论文20多篇。
陈钰皓
陈钰皓,男,1977年4月生,广东陆丰人,中共党员,2000年6月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城市规划专业,2009年获得华南理工大学工程硕士学位。2000年7月至今,在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工作,园林正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
主要从事湿地监测与规划、自然保护地规划设计、产业园区规划设计、建筑与环境设计等工作,主持或主要参与完成项目有:《广东帽峰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013-2020年)》《东莞市银瓶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1-2020年)》《广东省城市森林公园工程综合集成设计研究》《肇庆市林业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广东省湿地保护规划(2023-2035年)》《广东省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规划》、增城小楼人家森林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东莞市大岭山省级森林公园工程设计、肇庆市北岭山森林公园工程设计、山东省秸杆木材综合循环利用创新技术产业(省级重点)工程项目规划、国家林木良种繁育高新技术(高要)基地修建性详细规划、广东省林下经济产业示范园总体规划、东莞喜来登(五星级)酒店工程设计、东莞明轩酒店工程设计、清远威利邦年产15万m3中纤板厂项目工程设计等。
主持或主要参与完成项目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银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国家林业局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2项,广东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1项,广东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1项,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1项,南粤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湿地保护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参编出版著作2部、发表论文10余篇。
何莹泉
何莹泉,男,1966年10月生,中国共产党党员,广东南雄人,本科学历,工学学士学位,给水排水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森林利用正高级工程师。湿地保护协会专家库成员。
主要从事林业、森林利用工程勘察设计和研究、湿地调查监测和保护修复、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等工作,35年林业工程项目勘察、设计、监测经历,累计完成上百项大型林业工程项目,在林业工程给水排水、消防、环保等专业邻域经验丰富,获得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国家林业局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等多项。主持完成“广东省森林生态旅游区森林防火系统集成研究”和“5G通信技术的森林旅游地智慧防灭火关键技术研究”,研发了国内先进水平的森林防火关键技术,获“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励三等奖”。发表“水喷淋对防火林带枯落物含水率的影响”等论文17篇。申报“一种森林智慧喷淋防火林带系统及喷淋方法”、“一种应用于森林的带喷淋系统的复合防火林带”等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6项。
姜 杰
姜杰,男,1982年11月生,中共党员,江苏涟水人,研究生学历,农学硕士,林业正高级工程师。曾任林业规划室副主任,现任办公室主任。
长期主要从事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林业专题规划编制和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咨询等工作。主持或主要参与完成广东省林业发展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的前期研究,规划编制,中期评估等工作,珠三角地区生态安全体系一体化规划,广东省林木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建设规划等省部级重大工程项目20余项,负责编制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中的《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方案》《广东省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方案》。主持和主要参与完成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项目3项、广东省地方标准5项、广东省林学会团体标准1项;在《生态学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林业资源管理》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5部。获得全国工程咨询成果奖、全国林业工程咨询成果奖、南粤林业科学技术奖、广东省优秀工程咨询(科技)成果奖等10余项。
陈传国
陈传国,男,1981年3月生,江西乐安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农学硕士学位,林业正高级工程师。曾任林业规划室副主任,现任森林资源监测室主任,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专家库(第一批)专家,广东省松材线虫病防控专家组成员,华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2023年被评为广东省林业局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主要从事林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主持完成了省级重大工程项目20余项、省级林业科技创新项目2项、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等100余项,制定地方标准1项。
获得广东省优秀科技成果奖1项、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1项、南粤林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全国林业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10项、广东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8项。发表论文34篇,出版专著3部,参与编写著作5部。
陈秋菊
陈秋菊,女,1979年8月生,中共党员,浙江嘉兴人,研究生学历,农学硕士学位,园林正高级工程师,现任林业工程与产业监测室副主任。
主要从事乡村绿化美化、古树名木保护与利用、湿地公园建设管理等技术工作。主持完成的项目省(部)级工程项目30多项,包括《广东省乡村绿化美化技术指引》《《广东省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方案(2018-2022年)》《广东省乡村绿化美化建设研究》《广东省古树名木保护利用技术研究》《广东省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广东省示范性湿地公园建设指引》等。主持或主要参与完成的项目获市级科学技术奖、全国林业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等省部级获市(厅)级奖项6项。主编、参编出版著作7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华国栋
华国栋,男,1965年12月生,民盟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主委,广东英德人,大学本科学历,经济管理学士学位,林业正高级工程师。曾任林业规划分院院长、湿地监测中心主任、湿地地监测室主任,现为湿地监测室正高级工程师。广东省湿地保护协会副会长、广东省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专家以及广州湿地保护专家库专家,湛江市湿地保护专家库专家,多次获得广东省林业调查年度优秀工作者荣誉。
主要从事湿地资源调查、监测、修复、评价以及森林资源调查监测、评估等工作,主持完成的项目有广东省红树林资源及适宜恢复地专项调查、粤港澳大湾区湿地生态保护实施方案、广东省红树林生态修复技术指南;主持或主要参与完成的项目获奖有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规划、惠州市隆瀚经济林开发有限公司4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广东省乡村绿化美化建设技术研究、退化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技术体系与应用示范等。参与编写著作2部,发表论文12篇。
丁 胜
丁胜,男,汉族,1981年3月生,安徽怀宁人,研究生学历,正高级工程师。2006年6月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森林经理学专业,同年分配到院工作至今,现任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长期主要从事林草湿资源调查监测,林业信息化,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等工作。先后获广东省林业局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先进个人、国家林草生态综合监测工作突出贡献个人。
主持完成了国家或省部级重大工程项目,多项成果获得奖励,主持完成的《广东省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体系建设—国土三调数据与林业数据融合》,获得2023年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金奖(排名第1),主持完成的《广东省林草湿综合监测调查系统》,获得全国林草工程优秀勘察设计成果二等奖(排名第1);主持完成的《广东省森林资源档案在线更新管理系统》,获得全国林业优秀工程勘察设计成果二等奖(排名第1);主持完成的《基于政务网森林资源监测在线更新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获得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排名第2);主持完成的《广东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获得全国林业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排名第2)。撰写多项林业调查监测操作细则,包括森林督查、林业一张图更新、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森林资源资产清查评估等操作细则,统一了调查技术标准,对于规范和指导全省林业调查监测和评价工作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著作编写5部。
杨志刚
杨志刚,男,1981年1月生,山东兖州人,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自然保护地正高级工程师。2006年6月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森林经理学专业,同年分配到院工作至今。曾任信息分院遥感技术室副主任,自然保护地监测室副主任,现任森林资源监测室副主任。获2011年广东省林业局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2022年“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工作中贡献突出个人”等荣誉称号。
主要从事森林资源调查、生态状况监测、信息系统研发、自然保护地监测等工作,主持或主要参与完成了《国家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广东试点成果》、《广东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年度监测》、《基于3S的广东省森林资源二类小班档案更新年度监测报告》、《重点林区道路视频监控卡口系统建设方案》、《森林火灾案件侦查系统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广东省林业信息化发展建设方案》、《广东省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监测报告》、《广东省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技术指引》、《广东省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管理研究》、《广东省自然保护地监测报告》等30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大中型项目。
主持或主要参与完成的项目获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四项,全国林业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四项,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二项,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项,南粤林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一项,自然保护地协会科技奖三项。主持制订广东省地方标准1项(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数据标准(DB44/T 2224-2020),参编出版著作7部,发表论文20余篇,取得软件著作权2项,专利2项。
郑文松
郑文松,男,1965年10月生,中国党员,广东普宁人,大专学历,林业正高级工程师。曾任森林资源监测室主任,现任林业高级工程师。广东省国有林场和森林公园管理局专家库成员,获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1年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工作表扬个人荣誉称号、广东省林业局2021年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和2022年林草湿调查监测样地调查工作表扬个人荣誉称号。
主要从事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林业规划设计等工作,主持完成了10多项省(部)级以上本专业工程项目,主要有广东省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2022年)、2022年度省级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体系建设——国土三调数据与林业数据融合(不一致图斑外业调查核实举证)和广东省全民所有森林、草地、湿地资源资产变更清查(试点)等。主持或主要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有广东省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体系建设——国土三调数据与林业数据融合获得2023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奖金奖、广东省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试点项目获得全国优秀测绘工程奖金奖、广东省林草湿综合监测调查系统项目获得中国林业工程建设协会2020-2021年度林草工程优秀勘察设计成果二等奖等。主编著作3部,发表论文8篇。
张春霞
张春霞,女,1982年10月生,中国党员,山西大同人,大学本科学历,农业推广硕士,林业正高级工程师。现任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湿地监测室主任,兼广东省湿地保护协会秘书长。任中国生态学学会第六届红树林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D/TC146)委员、中国湿地保护协会小微湿地专委会委员、广州市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第二届委员、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海洋环境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获得广东省自然资源厅通报表扬生态修复表现突出个人表彰。
长期从事林业调查规划、湿地调查监测、红树林保护修复、重要湿地和湿地公园建设管理等领域专业技术工作,主持各类专业技术项目70余项,近年主持完成的主要项目有《广东省湿地保护规划(2023-2035年)》《珠江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规划》《广东省湿地公园建设指引》《广东省红树林生态修复技术指南》《广东省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规划》等,主持或主要参与完成的项目获得地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级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1项,省农业推广奖一等奖1项,省级学(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参编专著5部,发表专业论文15篇。
李爱英
李爱英,女,1977年9月出生,湖南新宁人,中共党员,农业推广硕士,林业正高级工程师。2002年7月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林业专业,同年分配到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工作至今。曾任院办公室副主任、党委办公室(监察室)主任,现任院野生动植物监测室主任,广东省动物学会常务理事。曾荣获广东省林业局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林业厅直属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院“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主要从事林业调查监测、林业规划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等工作,主持完成《广东省陆生野生动植物保护行动计划(2022-2030年)》《广东省陆生野生动物监测体系建设计划(2023-2025)》《广东省野生动物危害预防控制技术指引》等各类省级项目10余项,主要参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生态安全体系一体化规划(2014-2020年)》等省级或本专业大型项目30余项,参与省(部)级本专业重点科研项目1项,参与撰写地方标准2项,主编著作2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曾荣获市(厅)级科学技术奖4项、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1项,全国林业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5项,广东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1项。
胡喻华
胡喻华,男,1977年8月生,中共党员,湖南双峰人,研究生学历,植物分类学硕士,林业正高级工程师。现任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野生动植物监测室副主任,担任广东省野生植物调查监测专家委员会副组长。
长期从事野生动植物调查监测,擅长华南地区野生植物分类鉴定,发表大陆及省级野生植物分布新纪录8个,参与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修订工作。主持完成全省性生态保护规划、湿地及野生动植物调查监测、省级以上的自然保护地总体规划等项目30多项,为广东林业生态建设作出了贡献。主持完成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项目1项,即广东省湿地生态监测平台建设(2017CXPT004)。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出版专著4部,获得市(厅)级科学技术奖励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