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2025

-

04

广东省林草湿荒普查工作取得重大成果 高质量完成国家阶段性任务


4月15日,在省自然资源厅和省林业局的统筹协调与通力合作下,我省圆满完成国家部署的林草湿荒普查各项任务,成果数据库按时提交国家林草局,标志着该项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今年2月底,国家林草湿荒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对各省工作提出新要求后,我省迅速响应、科学部署,通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于3月底前组织全省124个县区分三批完成数据汇交,于4月2日率先形成第一版省级汇总成果。

据了解,为确保数据质量,省自然资源厅与省林业局建立了联合审核机制。林业部门重点核查林地、森林、草地面积及石漠化、沙化等生态指标;自然资源部门严格把关地类一致性及耕地、城镇村边界等关键要素标注。针对审核发现的疑难问题,两部门先后召开了5次专题协调会,并于4月9日形成统一解决方案。

随后,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联合国家林草局中南院等6家技术单位,组织60余名专业骨干开展集中攻坚,连续奋战6天5夜120个小时,完成地类修正、属性标注完善等关键工作,并实施两轮省级质检,最终全省数据成果于4月15日上午全部通过国家质检软件检查。

全国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工作,是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组织的一项全国性的、大型基础性调查工作任务,目标是构建“10年一次普查、年度动态监测”的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综合调查监测体系,每年产出成果,重点解决林草湿调查监测植被覆盖类型与国土调查地类不一致等问题,同时也将摸清林草湿资源数量、质量、结构等情况。广东作为全国12个试点省之一,此次普查形成的技术路线和工作模式,将为全国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体系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广东省林草湿荒普查的全面完成,是广东在生态资源调查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实现了自然资源和林业管理部门统一思想和行动,建立了一体化的工作机制。本次普查工作彻底消灭了不一致图斑,实现了共同产出“一套数”“一张图”的总体目标,同时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解决地类不一致的工作机制。此外,完成了林草湿地块的管理属性标注,自然资源和林业管理部门共同梳理和解决了耕林范围重叠的主要矛盾,为今后确定林地管理边界打下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我省将继续深化普查成果应用,建立林草湿荒调查监测与国土变更调查协同机制,持续服务"双碳"战略,为生态系统碳汇计量提供本底数据,全力支撑"绿美广东"建设,助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广东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