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2025
-
08
“生态绿 生活美”:广东省绘就绿美新画卷
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年来,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从岳山到沉香村,再到郊野公园与古树乡村,广东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抓手,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南粤路径,为“两山”理念转化提供了生动的广东实践。
坚持提质增效,种的是生态林、未来林、子孙林,追求的是森林质量全面提升的绿色转型。
薄雾缠绕的广东怀集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10.84万亩浩瀚林海郁郁葱葱。很难想象,半个世纪前这里还是水土流失严重的荒山秃岭。
1974年春天,怀集县委响应“绿化祖国”号召,组织2.5万余名青年民兵开展“岳山造林大会战”。造林大军住窝棚、啃干粮,仅用143天时间完成高标准造林3.5万亩,创造了“荒山变林海”的奇迹。如今的岳山,森林覆盖率高达92.6%,记录有高等植物1015种、陆生脊椎野生动物28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达50多种,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广东怀集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
岳山之变,是广东森林质量提升的缩影。广东不再满足于简单植树,而是在优化林分结构上精准发力。全省现有森林面积1.44亿亩,森林覆盖率53.39%。近三年来,广东累计完成林分优化提升649万亩、森林抚育提升527万亩,因地制宜种植乡土阔叶树种、珍贵树种2.1亿株,营造5000亩以上的混交林148片。
广东在全国率先将林长制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深度融合,出台全国第三个林长制地方性法规,在2024年国家林长制督查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综合排名位列全国前茅。从“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广东”到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再到如今的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广东持续接力,让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景观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坚持兴业富民,育的是产业树、致富树、振兴树,探索的是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发展路径。
茂名市电白区观珠镇沙垌村,曾经的荒山已被成片沉香林覆盖。作为全国闻名的沉香交易集散中心,这里是全国奇楠品种育苗和种植面积最广的地区。
“沉香浑身都是宝。”观珠镇负责人表示,沉香叶可制茶,香材能提取芳香精油,枝干做木雕,还能入药治病。围绕沉香树,当地形成了种植、加工、流通、收藏、药用、文创、康养等完整产业链。茂名现有沉香企业超8500家,沉香种植面积超27.72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超68.6亿元,从事相关产业的群众超15万人。电白区正朝着年产值100亿元的目标迈进。
沉香产业是广东林业兴业富民的典型代表。全省发展林下经济面积超3400万亩,完成油茶新造55万亩、低改17万亩,打造竹、森林药材、花卉苗木等八大林业产业集群,2024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达9416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年接待游客超2亿人次。
广东探索“政府担保+财政兜底”新模式,推行先造林后补助管理办法,建立造抚一体、造采挂钩的培育管理制度。创新优化公益林差异化补偿机制,推行公益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激励机制,建立公益林补偿标准适时调整机制。从单一木材生产到多元生态产品供给,从粗放资源利用到精深产业融合,绿水青山正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
坚持惠民共享,建的是民心林、幸福林、和谐林,实现的是生态惠民与美好生活的双向奔赴。
“以前要开车去很远的地方才能亲近自然,现在推开门就是公园,空气好、环境美,心情都变好了。”清晨,东莞市民王阿姨像往常一样来到家门口的郊野公园晨练。
广东把绿美点建设作为惠民工程,全省各地充分利用城镇周边的山地、集体林地、废旧矿山等,稳步推进绿美点建设,为群众打造更多家门口的“绿色客厅”,让绿色成为人们触手可及的幸福。2023年以来,全省绿美点年均种植乡土阔叶树种苗木900多万株,配套基础设施700多处,举办绿色文化、生态科普等活动4000多场。体育健身、休闲露营、森林音乐会等新场景不断涌现,生态产品供给更加丰富。

广东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
乡村绿化同步推进。结合“百千万工程”,广东大力推进县镇村绿化,两年来种植苗木超4300万株,建设森林城镇210个、森林乡村297个、绿美古树乡村115个、绿美红色乡村123个、古树公园210个,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此外,“我为广东种棵树”“有喜事来种树”等活动蔚然成风。近三年全省义务植树活动超6.89万场次,参与人数超505.7万人次。 打造首批南粤红绿径线路8条,新增全国林草科普基地4个、自然教育基地18家,广东获授“全国自然教育示范省”。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参与,从远山林海到身边绿地,绿色福祉惠及千家万户。
“我们将持续构建全域绿美新格局,打造高品质绿色品牌,做强绿色富民产业,让绿富双赢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实,让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更有活力、更可持续。”广东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广东将持续弘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突出抓好山上造林绿化、城乡绿化品质提升和绿美生态网络建设,积极倡导“有好事、来种树”,大力发动群众、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推动全民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相关信息

扫一扫关注我们